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
  • 邮编:210003
  • 电话:025-83472912 / 83765200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JCA
  • 2025年 第41卷 第6期
  • 出刊日期:2025-06-15

《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为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1985年3月创刊,2000年改为月刊。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2-1211/R,ISSN 1004-5805,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8-35。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本刊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详细信息

2025年第41卷第6期

(下载当期目录)

    临床研究
  • 基于肺部超声评分构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李月丹,宣小庆,刘铁军,黄丽萍,李雅,高晓增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肺部超声评分(LUS)和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关系,构建腹部手术患者PPCs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选择2024年1—6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46例为训练集。分别在入手术室、术后1、24 h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并记录LUS,记录术后7 d内PPCs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部手术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另选择2024年7—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93例为验证集,用以评估模型性能。
    结果:训练集有66例(14.8%)患者发生PPCs,验证集有29例(15.0%)患者发生PPCs。与非PPCs患者比较,术后1 h、术后24 h PPCs患者LUS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 LUS是腹部手术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OR=1.166,95%CI 1.091~1.247,P<0.001)。最终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有术后24 h LUS、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白蛋白水平,并根据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腹部手术PP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95%CI 0.792~0.895)和0.860(95%CI 0.792~0.929);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实际曲线和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好;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结论:术后24 h LUS是腹部手术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基于术后24 h LUS、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白蛋白水平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腹部手术患者PPCs的发生。
    2025  .  41(6):    565-572    [摘要](309)    [PDF](83)
  • 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对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反弹性疼痛的影响
    张萌,孟香弟,丁文平,陈娇,王爽,王荣国,周美艳,王立伟

    目的:比较单次注射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对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CCB)患者反弹性疼痛(RP)的影响。
    方法:选择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223例,男103例,女120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8 mg组(D1组,n=113)和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 μg/kg组(D2组,n=110)。记录术后48 h内RP发生情况,两组RP发生率等效界值设为15%。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
    结果:术后48 h内两组R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组与D1组术后48 h内RP发生率差值为4.1%,95%可信区间(CI)为-6.2%~14.4%,在等效区间内。两组RP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1组比较,D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QoR-1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单次注射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8 mg或右美托咪定1 μg/kg在降低CCB患者的RP发生方面效果相似,而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2025  .  41(6):    573-577    [摘要](267)    [PDF](70)
  • 香芍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效果的影响
    王威,高亚乐,杜青青,王智璞,庞红利,陈勇

    目的:观察香芍颗粒对围绝经期患者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麻醉与睡眠医学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120例,年龄45~5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T-I组(C组)和香芍颗粒联合CBT-I组(X组),每组60例。C组接受为期8周的CBT-I治疗;X组在C组基础上加用香芍颗粒治疗,每次1袋,每日3次,连续口服8周。记录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使用额贴式睡眠记录仪(UMindSleep)监测治疗前、治疗后2、4、8周的睡眠数据。记录治疗期间脱落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8周两组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8周两组睡眠总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效率、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占比明显增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浅睡眠占比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X组治疗后4、8周的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8周睡眠总时间明显延长,睡眠效率、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占比明显增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浅睡眠占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的脱落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治疗相关疲劳和短期焦虑加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香芍颗粒可改善围绝经期患者CBT-I期间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治疗期间的脱落率。
    2025  .  41(6):    578-583    [摘要](146)    [PDF](28)
  • 术毕持续泵注个体化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张静玉,张云森,杨慧,方言,吴浩,张佳成,陈齐

    目的:观察术毕持续泵注个体化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B组和C组术毕分别按照患者的基础速率(术毕前30 min的平均速率)的1/2、1/4、1/8持续泵注瑞芬太尼;D组术毕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将生理盐水按基础速率的1/2持续泵注。四组均泵注至拔管后10 min。记录拔管后10 min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RSAS)。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10、15 min及术后6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拔管时呛咳发生情况、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10、15 min的HR和MAP。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消耗氟比洛芬酯例数以及术后需行肋间神经阻滞例数。
    结果:与D组比较,A组、B组和C组拔管后10 min的RSAS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管后5、10、15 min的VAS疼痛评分、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A组和C组拔管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和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A组拔管后5、10、15 min的MAP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需行肋间神经阻滞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RSAS评分、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 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
    结论:术毕持续泵注个体化小剂量瑞芬太尼可以降低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同时降低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提高患者苏醒期舒适度,其中以术毕前30 min瑞芬太尼平均泵注速率的1/8维持效果最好。
    2025  .  41(6):    584-589    [摘要](302)    [PDF](64)
  • 超声引导下肺复张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的影响
    朱琛,仇一然,王丹阳,杨佳鑫,陶明怡,李丽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肺复张技术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4年6—11月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肺复张组(U组)和手法肺复张组(C组),每组30例。两组于术前5 min、气管插管后5 min、术毕5 min及拔管后1 h行肺部超声检查,记录肺部超声评分(LUS),并在气管插管后5 min、术毕5 min分别实施超声引导下肺复张和手法肺复张,同时记录肺复张时呼吸力学相关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驱动压(ΔP)、动态肺顺应性(Cdyn)及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气管插管后5 min、术毕5 min及拔管后1 h肺不张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术前5 min比较,气管插管后5 min和术中5 min两组LUS明显升高(P<0.05)。与气管插管后5 min比较,术毕5 min两组LUS明显降低(P<0.05)。与术毕5 min比较,拔管后1 h两组LUS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U组术毕5 min及拔管后1 h LUS和肺不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毕5 min时Ppeak、Pplat、ΔP均明显降低(P<0.05),Cdyn及PaO2/FiO2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肺复张技术可实时监测肺泡复张,有助于改善呼吸力学相关参数,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的发生。
    2025  .  41(6):    590-594    [摘要](181)    [PDF](38)
  • 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樊晨璐,郑小兰,张学康,陈世彪,肖苏军

    目的:探讨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FANB)与肌间沟臂丛阻滞(ISB)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择期于全麻下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70例,男20例,女50例,年龄30~79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ANB组(F组)和ISB组(I组),每组35例。F组和I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0 min于超声引导下行FANB和ISB,均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阻滞前、阻滞完成后30 min、PACU内、术后8、16、24和48 h静息及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累计氢吗啡酮消耗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记录阻滞完成后30 min半膈肌麻痹(HDP)的发生情况、阻滞前和阻滞完成后30 min的膈肌偏移幅度并计算膈肌偏移幅度减少比例。记录阻滞前和阻滞完成后30 min的SpO2(吸空气)和握力、出PACU时的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F组无一例发生运动阻滞,I组均发生运动阻滞。与I组比较,阻滞完成后30 min时F组膈肌偏移明显升高,膈肌偏移幅度减少比例明显降低,SpO2、握力明显升高,出PACU时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降低(P<0.05)。F组无一例发生HDP,I组有35例(100%)发生HDP。两组不同时点的静息及活动时NRS疼痛评分、镇痛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累计氢吗啡酮消耗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Fajardo入路腋神经阻滞可提供与肌间沟臂丛阻滞类似的术后镇痛效果,并能更好地保留膈肌功能,避免发生HDP,且不引起运动阻滞。
    2025  .  41(6):    595-600    [摘要](177)    [PDF](77)
  • 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张桂,徐亚洁,陆军,左小华,范后宝,段加方,鲍红光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全身麻醉下接受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应用帕瑞昔布将患者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以及术后生存资料,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随访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1日。对患者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1∶1配对。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88例,其中P组203例,C组185例,倾向性评分配对后每组117例。P组中位PFS为14个月(95%CI 12.46~15.54个月),明显长于C组的9个月(95%CI 8.71~9.28个月);P组中位OS为17个月(95%CI 15.73~18.27个月),明显长于C组的15个月(95%CI 14.37~15.63个月)。P组PFS和OS均明显长于C组(P<0.001)。多因素Cox比例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明显降低胶质瘤患者术后无进展死亡率(HR=0.25,95%CI 0.15~0.42,P<0.001)和总死亡率(HR=0.38,95%CI 0.25~0.58,P<0.001)。
    结论:围术期应用帕瑞昔布可延长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生存期,降低术后死亡率。
    2025  .  41(6):    601-605    [摘要](122)    [PDF](32)
  • 长期高危饮酒对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黄瑾,张珈硕,王晟昱,韩亚楠,黄攀,冯彤,李艳晓,孙朝辉,赵光月,王春光

    目的:探讨长期高危饮酒对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男性患者46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患者饮酒情况分为两组:非饮酒组(n=24)和长期高危饮酒组(n=22)。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无痛胃镜检查中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的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麻醉诱导时缓慢静脉注射阿芬太尼5 μg/kg和瑞马唑仑,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1分后进行胃镜检查。瑞马唑仑初始剂量0.2 mg/kg,剂量梯度为0.02 mg/kg。瑞马唑仑的剂量根据上一位患者的阳性或阴性反应而增加或减少一个剂量梯度。阳性反应定义:注射瑞马唑仑3 min后患者MOAA/S评分>1分,或进镜时出现呛咳、吞咽、体动等影响操作的反应。
    结果:非饮酒组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ED50和ED95分别为0.115 mg/kg(95%CI 0.104~0.126 mg/kg)和0.135 mg/kg(95%CI 0.125~0.189 mg/kg),长期高危饮酒组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ED50和ED95分别为0.125 mg/kg(95%CI 0.112~0.137 mg/kg)和0.146 mg/kg(95%CI 0.135~0.216 mg/kg)。与非饮酒组比较,长期高危饮酒组瑞马唑仑的ED50和ED95均明显增加(P<0.05)。
    结论: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长期高危饮酒患者的ED50为0.125 mg/kg,长期高危饮酒可增加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剂量。
    2025  .  41(6):    606-610    [摘要](189)    [PDF](42)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程康,刘美玉,许倩,周群睿,王晚霞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羟考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TEAS联合羟考酮组(TO组,n=31)、羟考酮组(O组,n=32)和对照组(C组,n=30)。TO组患者取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行TEAS,刺激30 min后行麻醉诱导。O组、C组仅在相应穴位上粘贴电极片,但不予刺激。TO组、O组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推注羟考酮0.1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推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追加止吐药的情况。记录术后30 min、6、24、48 h的切口痛和内脏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的情况。记录术前24 h、术后24、48 h QoR-15评分。
    结果:与O组比较,TO组术后48 h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O组术后6、24 h切口痛、内脏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O组术后24 h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6、24 h内脏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 05)。与TO组比较,O组和C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48 h追加止吐药比例、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TEAS联合羟考酮可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PONV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2025  .  41(6):    611-615    [摘要](142)    [PDF](42)
  • 地塞米松对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糖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李文,李媛,李笙永,崔晓光

    目的:探讨术前静注地塞米松5 mg对行腹腔镜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18岁,BMI≤30.0 kg/m2,ASA Ⅱ或Ⅲ级,糖化血红蛋白(HbA1c)≤9.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1例。D组麻醉诱导前静注地塞米松5 mg,C组麻醉诱导前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72 h内PONV的发生情况。记录入室、术毕、术后24、48 h血糖,并分别计算术后24、48 h与入室血糖的差值。记录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伤口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后72 h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与入室血糖差值明显升高(P<0.05)。两组入室、术毕、术后24、48 h血糖、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伤口感染和伤口愈合延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手术前静注地塞米松5 mg可以有效降低PONV发生率,不增加伤口感染及伤口愈合延迟的风险,但需严格监测血糖。
    2025  .  41(6):    616-619    [摘要](184)    [PDF](48)
  • 调查与研究
  • 中国内陆地区中青年麻醉科医师临床科研的现状调查
    杜英杰,吴黎黎,陈瑞蓉,于天阔,李赫,王古岩

    目的:调查中国内陆地区中青年(25~55岁)麻醉科医师在临床科研领域的实际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提升麻醉学科的临床科研水平提供建议。
    方法:本研究通过匿名问卷调查,收集中国内陆地区中青年麻醉科医师的个人信息、临床科研现状、科研动力及培训需求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中青年麻醉科医师临床科研论文发表的相关因素。
    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801份。有684名(85.39%)中青年麻醉科医师对临床科研表现出积极态度,但科研成果发表率较低,其中474名(59.18%)发表过中文临床研究论文,109名(13.61%)发表过英文临床研究论文。推动科研的主要动力为职称晋升(78.90%)和解决临床问题(67.16%)。中青年麻醉科医师自认为在统计分析(72.19%)、研究设计(69.33%)和课题实施(58.98%)方面存在不足,在统计分析(61.05%)、研究设计(60.30%)和课题选择(59.68%)方面有培训需求。在开展临床研究过程中,中青年麻醉科医师普遍面临科研能力(72.16%)、时间(70.41%)和经费(61.67%)等方面的困难。学位、职称、既往参加临床科研培训以及医师所在地区对中青年麻醉科医师论文发表具有明显影响(P<0.05)。
    结论:中国内陆地区中青年麻醉科医师对临床科研具有较高的兴趣,但科研成果发表有限。建议通过强化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建立临床科研支持平台等措施,推动麻醉学科的持续发展。
    2025  .  41(6):    620-625    [摘要](167)    [PDF](31)
  • 麻醉专业医护人员临床警报知信行及警报疲劳现状调查
    陈少如,张加强,支慧,张惠怡

    目的:调查麻醉专业医护人员对临床警报的知信行和疲劳程度的现状。
    方法:选择全国39家医院的423名麻醉专业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警报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及临床警报疲劳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23份,均为有效问卷。麻醉专业医护人员临床警报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总得分(知信行)为(101.0±12.1)分,其中,知识维度(9.0±2.8)分、态度维度(49.3±7.0)分、行为维度(42.7±11.6)分。临床警报疲劳量表总得分为(18.2±7.4)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条目是“仪器警报使我感到焦虑不安”。警报疲劳与临床警报知信行具有低度相关(r=0.326,P<0.001)。
    结论:麻醉专业医护人员的临床警报知信行程度较高,警报疲劳呈中等偏上程度。
    2025  .  41(6):    626-629    [摘要](118)    [PDF](29)
  • 医学教育
  • 探究式小班化授课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麻醉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陈玲敏,杨希,左云霞,方利群,周莉,姜春玲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麻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是麻醉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3年起在麻醉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小班化授课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以期为国内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2025  .  41(6):    630-633    [摘要](136)    [PDF](37)
  • 综述
  • AMPA受体在睡眠剥夺损伤学习和记忆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代聪聪,邬宏伟,周琪,户占飞,李海波,高一,宋健楠
    睡眠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动,对学习、记忆及认知等功能至关重要。睡眠剥夺(SD)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学习和记忆功能。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是重要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通过介导突触可塑性等机制,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睡眠对AMPA受体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综述SD时AMPA受体的变化对突触可塑性、胆碱能受体、炎症反应、疼痛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学习记忆功能,旨在为SD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2025  .  41(6):    634-638    [摘要](140)    [PDF](38)
  • 右美托咪定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谢卫华,李小龙,张瑛,王彩红,薛建军,王春爱,汤峰,徐紫清,侯怀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病学领域的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MIRI的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因素。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近年来在心肌保护方面显示出了潜在的治疗效果。本文重点探讨了右美托咪定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Nrf2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显著减轻MIRI的机制与作用,旨在为临床上MIRI的防治提供策略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025  .  41(6):    639-643    [摘要](143)    [PDF](39)
  •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研究进展
    赖思旭,闵苏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具有广泛的镇静、镇痛、催眠等效应,且相关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丰富的临床场景。但不同的给药途径,如静脉给药、鼻内给药、口服给药、神经阻滞等,其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等可能会存在差异,对于术后恢复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综述将系统阐述右美托咪定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临床情景并分析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旨在为麻醉科医师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用药参考。
    2025  .  41(6):    644-649    [摘要](207)    [PDF](73)
  • 基于机械功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
    宋征明,时婧,王蓉,王婷婷
    近几年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是由潮气量、气道压力和呼吸频率等呼吸参数相互作用的结果。机械功率(MP)作为评估呼吸系统能量负荷的综合性指标,整合了上述参数,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总结术中MP的变化规律,并评估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MP的影响,为未来临床实践中个性化机械通气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5  .  41(6):    650-653    [摘要](133)    [PDF](40)
  • 指南解读
  • 《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指南》解读
    徐敏,徐祗彪,刘郁鋆,张丽,刘苏,赵林林
    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可能会加重现有的神经功能损伤或由于预防神经损伤而造成危险,临床上尚无安全有效气道管理的循证指南。2024年5月困难气道协会(DAS)联合多家学会共同制定了《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预充氧和面罩通气、声门上气道装置使用、气管插管、插管辅助工具等关键原则和技术,讨论了人为因素、院前监护和军事环境原则,旨在提高疑似或确诊颈椎损伤的成人患者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气道并发症和颈椎损伤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2025  .  41(6):    654-657    [摘要](139)    [PDF](43)
  • 调查与分析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围术期麻醉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乔媛媛,张转运,张偌翠,王晴,孙玉娥,庄珊珊
    2025  .  41(6):    658-663    [摘要](132)    [PDF](41)
  • 病例报道
  • 多基因编辑猪原位肝脏移植于脑死亡受体的麻醉管理一例
    路志红,李权,陈敏,朱正华,王永徽,付静文,刘婷婷,马婷,张娇,张未,何姗,董海龙
    2025  .  41(6):    664-665    [摘要](167)    [PDF](46)
  • 硬质支气管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潴留致二氧化碳麻醉一例
    利雪阳,吴安石,刘国凯,任惠龙
    2025  .  41(6):    666-667    [摘要](148)    [PDF](44)
  • 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后单侧肺水肿一例
    张玉林,李立环
    2025  .  41(6):    668-669    [摘要](133)    [PDF](38)
  • 颈部副神经节瘤合并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麻醉管理一例
    姬辉,彭丙林,胡涛,戎元元,刘猛,周璇,张译文,刘华琴
    2025  .  41(6):    670-671    [摘要](136)    [PDF](44)
  • 克鲁宗综合征婴儿困难气道处理一例
    程大斌,王玉珏,赵津
    2025  .  41(6):    671-672    [摘要](153)    [PDF](70)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漂浮通知

关闭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24年版发布
本刊入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临床麻醉学杂志》严正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