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
  • 邮编:210003
  • 电话:025-83472912 / 83765200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JCA
  • 2024年 第40卷 第6期
  • 出刊日期:2024-06-15

《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为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1985年3月创刊,2000年改为月刊。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2-1211/R,ISSN 1004-5805,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8-35。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本刊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详细信息

2024年第40卷第6期

(下载当期目录)

    临床研究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于双,王笑凡,林艳君,郑少强,杨占民,赵尧平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多发肋骨骨折(MRFs)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择期行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患者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ESPB联合全身麻醉组(E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9例。E组于麻醉诱导后在侧卧位下实施超声引导下ESPB,给予0.5%罗哌卡因0.4 ml/kg。记录麻醉诱导前、出PACU时、术后24、48 h的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气分析、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0~24 h、24~48 h的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术后24、48 h的IL-6和TNF-α浓度。
    结果:与G组比较,E组出PACU时、术后24、48 h的FVC明显增大(P<0.05),PaCO2、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G组比较,E组术后0~24 h、24~48 h的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与G组比较,E组术后24、48 h的IL-6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为MRFs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促进术后早期呼吸功能的恢复。
    2024  .  40(6):    565-569    [摘要](408)    [PDF](623)
  • 肩高头后仰位对非插管全身麻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气道梗阻和低氧的影响
    刘光顺,汪亚宏,全宇航,叶克中,张祥武,吕志勇

    目的:观察肩高头后仰位对非插管全身麻醉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术中气道梗阻和低氧的影响。
    方法:选择拟行无痛FOB检查的患者170例,男97例,女73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D组,n=84)和对照组(C组,n=83)。D组采用肩高头后仰位,C组采用平卧位。两组均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普通内镜面罩吸氧8~10 L/min,当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1分时开始实施FOB检查。记录术中低氧及采取矫正措施例数,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1 min(T2)、气管内表面麻醉(T3)、FOB检查时(T4)及检查结束时(T5)的HR、SBP、DBP、SpO2。记录T2时腭后间隙和舌后间隙梗阻程度,术中声门显露情况和内镜医师操作舒适度。记录术后颈部不适、头痛、头晕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中中度低氧、重度低氧、托下颌和辅助通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3、T4时HR明显增快(P<0.05),T2、T4、T5时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T2时SpO2明显升高(P<0.05),T4时SpO2明显降低(P<0.05);C组T3时SpO2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T4时SpO2明显升高(P<0.05),T2时舌后间隙无梗阻发生率明显升高,完全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声门显露差发生率明显降低,内镜医师操作舒适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肩高头后仰位可减轻非插管全身麻醉FOB检查术中的气道梗阻,降低术中低氧的发生率。
    2024  .  40(6):    570-575    [摘要](211)    [PDF](545)
  • 术中轻度过度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肩痛的影响
    赵媛媛,胡畅畅,田家帅,于乐涛,汪伟,石军

    目的:探讨术中采用轻度过度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肩痛(PLSP)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3年1—9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2例,年龄18~64岁,BMI 18.5~32.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术中观察组予轻度过度通气,维持PETCO2 30~33 mmHg;对照组予常规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0 mmHg。记录术后12、24、48、72 h及术后1周PLSP例数、PLSP的VAS疼痛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15 min、术毕即刻及术后24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心动过缓(HR<50次/分)和低血压(SBP<90 mmHg)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周内补救镇痛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及术后1周PLSP发生率和PLSP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气腹后15 min、术毕即刻PaCO2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后1周内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轻度过度通气,可有效降低术后1周PLSP发生率以及疼痛程度,且不增加术后72 h内相关不良反应。
    2024  .  40(6):    576-580    [摘要](277)    [PDF](607)
  • 舒更葡糖钠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恢复的影响
    仇蕾,夏肇敏,黄茜,李彭欣,王玉东,宋田皓,辜晓岚,顾连兵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7月接受择期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263例,男112例,女151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舒更葡糖钠组(S组,n=88)、新斯的明组(N组,n=87)和对照组(C组,n=88)。患者术后被送至PACU,当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为2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4 mg/kg+阿托品0.02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结束至出院前PPCs的发生情况,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拔管时TOFr、PACU停留时间、拔管后低氧血症(SpO2<90%)的情况并计算拔管时肌松残余(PRNB)发生率,记录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术后恶心呕吐(PONV)例数、胸管总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与C组比较,S组PPCs发生率、拔管时PRNB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TOFr明显升高,CPIS评分明显降低(P<0.05);N组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TOFr明显升高,拔管时PRNB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S组拔管时PRNB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给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TOFr明显升高(P<0.05)。三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舒更葡糖钠在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可快速拮抗残余肌松,降低PPCs和拔管时PRNB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2024  .  40(6):    581-586    [摘要](277)    [PDF](592)
  • 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何路遥,王淑华,苏小妹,邱前辉,季文进

    目的:筛选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行鼻内镜手术的262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输血分为两组:未输血组和输血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有46例(17.6%)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输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b浓度70~<100 g/L(OR=6.178,95%CI 2.271~16.805,P<0.001)、术前白蛋白浓度25~<35 g/L(OR=2.126,95%CI 1.021~4.424,P=0.044)、手术分型Ⅲ或Ⅳ型(OR=4.725,95%CI 1.634~13.584,P=0.004)是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769(95%CI 0.701~0.838),敏感性为67.6%,特异性为76.1%。
    结论: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鼻内镜手术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Hb浓度70~<100 g/L、术前白蛋白浓度25~<35 g/L、手术分型Ⅲ或Ⅳ型,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围术期输血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2024  .  40(6):    587-591    [摘要](135)    [PDF](518)
  • 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刘波,凌亮,魏大源,贾飞,王孟樵,张刚,张健

    目的: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
    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2 276例作为训练集,年龄≥18岁,BMI 18.5~40.0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时发热(体温≥38.0 ℃)分为两组:发热组与未发热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择2022年1—3月于同一医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568例作为验证集,纳入标准与训练集相同,通过R语言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
    结果:本研究训练集中有197例(8.7%)产妇出现产时发热;验证集中有46例(8.1%)产妇出现产时发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训练集中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产时发热的保护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95%CI 0.660~0.732),敏感性为83.2%,特异性为47.9%。验证集中通过R语言进行外部验证,预测模型的AUC为0.703(95%CI 0.634~0.772),敏感性为65.2%,特异性为71.3%。
    结论: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保护性因素,基于这些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在分娩镇痛前预测产时发热的发生。
    2024  .  40(6):    592-596    [摘要](182)    [PDF](547)
  • 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
    杨亚宁,田仙龄,马富强,马倩,马洪军,陈学新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16例,男30例,女8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罗库溴铵0.30 mg/kg组(R1组,n=39)、罗库溴铵0.45 mg/kg(R2组,n=39)和罗库溴铵0.60 mg/kg(R3组,n=38)。麻醉诱导后,R1组、R2组和R3组分别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0、0.45、0.60 mg/kg。当TOF值为0后插入神经监测气管导管,术中全程监测肌松,神经监测结束前不追加肌松药。记录首次出现喉返神经肌电图(EMG)时间及EMG振幅、插管时间及气管插管质量(Cooper's评分法)。记录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咽痛、声音嘶哑、肌肉疼痛的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首次出现喉返神经EMG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首次出现喉返神经EMG振幅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2组比较,R3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气管插管质量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术中体动、术后咽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与罗库溴铵0.30 mg/kg比较,罗库溴铵0.45和0.60 mg/kg既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又能监测到喉返神经肌电信号,罗库溴铵0.60 mg/kg插管时间更短。
    2024  .  40(6):    597-600    [摘要](195)    [PDF](550)
  • 复方倍他米松对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爆发痛的影响
    李庆宝,聂晗笑,李世宏,王义斌,陈乃祺,王玮,徐飞,张德利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对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爆发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行单侧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100例,男32例,女68例,年龄55~75岁,BMI 18.5~35.0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无佐剂组(C组,n=34)、地塞米松佐剂组(D组,n=33)和复方倍他米松佐剂组(B组,n=33)。麻醉诱导前三组行坐骨神经阻滞,注入0.4%罗哌卡因15 ml。之后再行股神经阻滞,C组注入0.4%罗哌卡因15 ml,D组注入0.4%罗哌卡因15 ml(含地塞米松5 mg),B组注入0.4%罗哌卡因15 ml(含复方倍他米松4 mg)。记录术后爆发痛发生情况、爆发痛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阿片类药物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下地活动距离、睡眠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B组术后爆发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和术后第1晚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B组术后爆发痛发生率和爆发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和术后第1晚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不同时间段下地活动距离、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复方倍他米松佐剂可降低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爆发痛发生率,提供完善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患者术后第1晚睡眠质量。
    2024  .  40(6):    601-605    [摘要](177)    [PDF](537)
  • 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谵妄的前额脑电特征
    李珺,叶晨玄,钱景,方攀攀,刘学胜

    目的:分析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苏醒期谵妄(ED)患者的前额脑电特征。
    方法:选择择期行髋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4例,男12例,女52例,年龄≥60岁,BMI 18.5~30.0 kg/m2,ASA Ⅱ或Ⅲ级。术后麻醉苏醒期间,采用重症监护室意识模糊评估方法(CAM-ICU)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量表判断ED发生。根据苏醒期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苏醒期谵妄组(ED组)和苏醒期非谵妄组(非ED组)。收集脑电监测仪中患者苏醒期原始脑电图数据,并截取苏醒前(停药后5~10 min)和完全苏醒后(拔喉罩后15~20 min)两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
    结果:有28例(44%)患者发生ED。两组苏醒前与完全苏醒时脑电变化一致:频谱边缘频率(SEF)上升,β、γ波功率升高,α波峰值频率降低。与苏醒前比较,非ED组完全苏醒时θ波、α波功率明显降低(P<0.05),α波峰值功率明显降低(P<0.05),ED组完全清醒时α波功率和α波峰值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ED组比较,ED组苏醒前和完全苏醒时样本熵与排列熵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非ED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θ波、α波功率及α波峰值功率均明显降低,而ED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α波功率及α波峰值功率均无明显变化,同时伴有样本熵与排列熵的升高。
    2024  .  40(6):    606-611    [摘要](140)    [PDF](526)
  • 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李艳,谭嘉琪,李子煜,贾晋太,庄萍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0.7、0.8 μg/ml)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的血浆药物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丙泊酚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估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采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结果:艾司氯胺酮(0~0.8 μg/ml)与丙泊酚(1.0~7.0 μg/ml)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显示,两者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方面具有相加作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的艾司氯胺酮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61 μg/ml(95%CI 0.41~0.81 μg/ml),丙泊酚EC50为4.69 μg/ml(95%CI 3.17~6.21 μg/ml)。
    结论:响应曲面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上,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具有相加作用。
    2024  .  40(6):    612-616    [摘要](176)    [PDF](543)
  • 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用于心脏同步电复律镇静效果的比较
    陈玲玲,管忍,卢慕婷,张其银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在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同步电复律中的镇静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心脏同步电复律的心房颤动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80岁,BMI 20~3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16例。瑞马唑仑组静注瑞马唑仑0.2 mg/kg进行镇静,咪达唑仑组静注咪达唑仑0.025 mg/kg进行镇静,两组推药时间均为1 min。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电复律完成后(T3)、苏醒时(T4)的SBP、DBP和SpO2。在患者清醒后5 min行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包括语言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计算每项能力测试的通过率。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及术后12 h内(恶心呕吐、胸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马唑仑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不同时点SBP、DB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咪达唑仑组比较,清醒后5 min瑞马唑仑组推理能力测试的通过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咪达唑仑比较,瑞马唑仑用于心房颤动同步电复律术前镇静起效更快、苏醒更快、定向力恢复更快,术后患者NCSE中的推理能力恢复更快。
    2024  .  40(6):    617-620    [摘要](158)    [PDF](548)
  • 循证医学
  • 电针治疗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王彩红,魏晓涛,赵永强,薛建军,徐紫清,崔一阳,周婷

    目的:系统性评价电针(EA)治疗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纳入EA用于治疗妇科手术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患者958例,其中EA组477例,对照组481例。与对照组比较,EA组术后0~48 h 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5,95%CI 0.47~0.65,P<0.001),术后48 h内PONV评分明显降低(MD=-0.40分,95%CI -0.65~-0.16分,P=0.001),术后补救性止吐发生率明显降低(RR=0.28,95%CI 0.16~0.51,P<0.001)。
    结论:采用EA可明显降低妇科手术PONV发生率和补救性止吐的发生率。
    2024  .  40(6):    621-628    [摘要](126)    [PDF](532)
  • 实验研究
  • 氯吡格雷对疼痛-抑郁共病小鼠海马组织炎性因子及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杨天保,王梓竹,刁寒冰,潘志强,高巨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疼痛-抑郁共病模型小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炎性因子及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择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24只,8周龄,体重23~2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C组)、保留坐骨神经损伤(SNI)组(S组)和SNI+氯吡格雷组(L组),每组8只。C组手术过程与制备SNI模型一致,但不损伤神经,保持神经完整;S组制备SNI模型;L组在制备SNI模型后21 d起给予氯吡格雷10 mg/kg灌胃,连续14 d。于术前1 d、术后7、14、21、28、35 d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于术后35、37 d分别进行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并计算不动时间。行为学实验后处死小鼠,取右侧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浓度,采用RT-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 mRNA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数量。
    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L组术后7、14、21、28、35 d MWT明显降低,TST和FST不动时间明显延长,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浓度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与S组比较,L组术后28、35 d MWT明显升高,TST和FST不动时间明显缩短,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浓度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氯吡格雷可以降低疼痛-抑郁共病小鼠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浓度和mRNA表达量,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小胶质细胞数量,改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和抑郁。
    2024  .  40(6):    629-633    [摘要](135)    [PDF](506)
  • 综述
  • 机器学习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胡小义,王迪,纪木火,杨建军
    机器学习(ML)技术已逐步被用于临床麻醉中,在围术期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ML在术前可以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辅助困难气道的诊断以及超声显像;在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低氧血症、心搏骤停以及麻醉深度等,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和安全控制;在术后可以预测麻醉相关不良结局等。本文总结麻醉学领域常用的ML模型,回顾ML应用于围术期各个阶段的相关研究。ML的应用可改善围术期麻醉管理,有助于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降低麻醉相关风险。
    2024  .  40(6):    634-638    [摘要](270)    [PDF](647)
  • 术后无创呼吸支持的研究进展
    李芮柯,魏珂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指术后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支气管痉挛及吸入性肺炎等。PPCs的发生与患者自身、手术和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及预后。无创呼吸支持(NRS)包括常规氧气疗法(COT)、无创正压通气(NPPV)、经鼻高流量(HFNC)氧疗等,通过改善肺部呼吸力学和满足氧气需求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目前NRS已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广泛应用,但其术后应用尚无共识。本文就近年来术后NRS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NRS的模式、NRS在不同类型手术的应用和NRS在不同类型患者的应用等内容,为促进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2024  .  40(6):    639-643    [摘要](138)    [PDF](521)
  • 腰方肌阻滞在髋关节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尹昕睿,韩侨宇,栗亚茹,王璐,冯艺,姜陆洋
    髋关节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往往伴随中重度疼痛。安全且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活动,有利于髋关节手术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常规使用的静脉自控镇痛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过度镇静、肠麻痹,甚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腰方肌阻滞(QLB)作为一种替代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的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髋关节手术。本文通过对QLB的解剖基础、作用特点及其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QLB在髋关节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4  .  40(6):    644-647    [摘要](132)    [PDF](549)
  • 大麻素1型受体参与疼痛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周婷,李文娟,刘荣鑫,张杰,薛建军
    大麻素1型受体(CB1R)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之一,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表达。CB1R位于突触前膜,通过逆行抑制性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激活CB1R对伤害性、病理性和炎性疼痛均具有镇痛效应,拮抗CB1R可引起疼痛敏化。本文通过对CB1R结构功能、信号转导、镇痛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探索更优疼痛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2024  .  40(6):    648-651    [摘要](117)    [PDF](507)
  • 艾司氯胺酮防治围术期抑郁的研究进展
    娄雪杰,邱迪,张广芬,杨建军
    抑郁是围术期常见的情绪障碍,无论是术前并存抑郁还是术后新发抑郁,均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且目前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相关研究表明,艾司氯胺酮可以缓解围术期抑郁。本文对围术期抑郁、艾司氯胺酮及其抗抑郁机制、艾司氯胺酮在防治围术期抑郁中的应用及其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期为艾司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及围术期抑郁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4  .  40(6):    652-656    [摘要](188)    [PDF](563)
  • 七氟醚对发育期哮喘患儿气道作用的研究进展
    冉颖,刘德行
    哮喘是一种患儿发育期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在麻醉药物和手术刺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哮喘在围术期易被诱发及加重。七氟醚是目前小儿麻醉中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可对哮喘患儿气道产生不同的效应。本文综述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哮喘患儿气道力学、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重塑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哮喘患儿的围术期用药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024  .  40(6):    657-660    [摘要](117)    [PDF](522)
  • 临床经验
  • 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对患者术前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的影响
    马艺宸,刘艳秋,汤金福,胡燕,乔家康
    2024  .  40(6):    661-663    [摘要](116)    [PDF](535)
  • 复合羟考酮时瑞马唑仑用于超重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半数有效剂量
    张擎,洪红,纪木火,彭慧
    2024  .  40(6):    664-666    [摘要](116)    [PDF](535)
  • 病例报道
  • 术中持续血浆置换用于甲状腺危象患儿甲状腺切除术一例
    田颖,齐磊,于明帅,张科
    2024  .  40(6):    667-668    [摘要](132)    [PDF](541)
  • 完全性心包缺如患者胸腔镜手术中心室颤动麻醉处理一例
    黄宁,王国操,李彦东
    2024  .  40(6):    668-679    [摘要](117)    [PDF](538)
  • 全身麻醉下支撑喉镜致颞下颌关节脱位一例
    杨辉,黄章翔,张小梅
    2024  .  40(6):    670-671    [摘要](134)    [PDF](539)
  • 声门下气管肿物伴气道极重度狭窄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一例
    罗超,高巨,李勇
    2024  .  40(6):    671-672    [摘要](144)    [PDF](544)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漂浮通知

关闭
本刊入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临床麻醉学杂志》严正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